首页 资讯 > 正文

《晚安,妈妈》:穿过残酷直面人性深处的爱与怕

2023-07-10 10:15:52 北京晚报


(资料图片)

作者:王 润

“晚安,妈妈。”杰西像往常一样跟母亲道了晚安,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房间。然而,随之传来的一声沉闷的枪响,宣告着她为自己的人生真正做出了唯一一次抉择。

方非摄

由美国作家玛莎·诺曼创作的独幕剧《晚安,妈妈》,1979年在百老汇首次上演便一举成功,1983年荣获普利策奖,不仅成为百老汇经典保留剧目,而且在全世界被广泛上演,中国各个剧团也曾多次演出过该剧。但这部作品并不像剧名表面上给人的感觉那么温馨亲密,而是以残酷到极致的“自杀”为主题,深刻揭示了人生本质上的孤独与绝望。

北京人艺此次选中这部作品搬上小剧场舞台,由唐烨、龚丽君导演,张培、孙翌琳主演,通过女性视角的呈现,向观众传递着一种特殊的力量。

《晚安,妈妈》虽然全剧只有母女二人的对话,但这部剧不只是在讲同一个屋檐下亲人之间的疏离感,还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投射出个体与家庭,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间的关系。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自我认同、生命尊严、生活意义……伴随着母女二人谈话的深入,也把观众带入一系列心理学、社会学问题的追问与思考之中,让人直面无论哪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爱与怕。

剧中的母亲并非专制蛮横、不近人情,甚至还对天生患有癫痫病的女儿耐心照顾,尽量体贴,可以说是一个传统、坚强的母亲。二人在女儿决意自杀之夜还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揭开了以往生活中的不少秘密和伤疤。按照很多人的期待,故事应该最终以彼此的和解与接纳作为结局,但《晚安,妈妈》的剧本和剧中女儿不可改变的选择一样,坚持走向了残酷的诀别时刻。那一声枪响,让台上的母亲心碎痛楚,也震撼了多少台下的灵魂。

不过,作为一部一开场就给观众扔出生命终结问题的作品,《晚安,妈妈》虽然底色沉重,但北京人艺这版二度创作并没有让演出沉溺于令人窒息的氛围当中,甚至母女间的对话经常带有令人发笑的幽默感,在幽默中又掺杂些许无奈,无奈中又多了几分理解。

水龙头可以流水,锅里煮着巧克力,打开冰箱,装满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这份浓郁的生活氛围,让人更能深切感受到剧中人物情感的真实。最难得的是剧中两位北京人艺优秀青年演员真挚细腻的表演。在人艺众多话剧中担当“大青衣”的张培,此次挑战演一位母亲,她与扮演女儿的青年演员孙翌琳之间的对手戏充满张力和舞台爆发力,让人在观演过程中凝神静气,感受人物的灵魂世界。

《晚安,妈妈》不是一个绝望的故事,而是一个觉醒的故事。这个在“自杀”语境下探讨个体存在价值和尊严的故事,如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内心的觉醒,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开始。(王润)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